脊髓性肌萎縮癥(Spinal Muscular Atrophy,SMA)是一種嚴重致死、致殘性神經肌肉疾病。作為一種常染色隱性遺傳病,SMA致病基因SMN1定位于5q13.2,其編碼的SMN蛋白是真核細胞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管家蛋白,并維持運動神經元的存活。2020年3月,鄔玲仟教授執筆的《脊髓性肌萎縮癥的臨床實踐指南》明確指出:SMN1第8外顯子位于非編碼區。
SMN1雙等位基因發生致病性變異通常導致SMA的發生。
95%的SMA由SMN1純合缺失所致,即[0+0]基因型;
5%的SMA由復合雜合突變所致,即一個等位基因發生SMN1缺失,另一個等位基因發生微小致病性變異,為[0+1d]基因型。?
在研究過程中,一些疑問也接踵而來,特別是SMN1上的關鍵致病位置是7號外顯子還是8號外顯子,或是兩個外顯子都是。互聯網醫生對于SMA檢測結果的解讀,各種遺傳咨詢說法,眾說紛紜,各執一詞,不符合科學依據。
| |
| |
| |
| 外顯子7和8雜合缺失可能影響胎兒發育,進行B超監測; |
| |
| 外顯子7是2拷貝,外顯子8是1拷貝,被認為是攜帶者; |
| |









SMN1外顯子7尾端存在一個終止密碼子,外顯子8改變與否,不影響SMN蛋白。
SMA指南及共識指出:SMN1外顯子8位于非編碼區。
2020年3月《脊髓性肌萎縮癥的臨床實踐指南》指出:SMN1第8外顯子位于非編碼區。
2020年11月《脊髓性肌萎縮癥遺傳學診斷專家共識》,指出:SMN1第8外顯子位于非編碼區,SMN1的缺失通常指外顯子7缺失。
由此,從外顯子8在SMN1基因上的位置可見,SMN1基因編碼的SMN蛋白不包含外顯子8,因此,無論外顯子8是否發生改變,均不會影響SMN蛋白的功能,因此,外顯子8可以說與SMA的發生無關。
同時,由上述證據,我們也可知,外顯子7可單獨發生改變,與外顯子8并不是完全協同改變的,因此,不能由外顯子8是否存在,來間接判斷外顯子7的真實情況。
??SMN1外顯子7為雜合缺失,判讀為SMA攜帶者,無癥狀與正常人無異,無需進一步診斷和治療。
??SMN1外顯子7為純合缺失,判讀為SMA患者。
??SMN1外顯子7不缺失,判讀為正常人。
??SMN1外顯子8無論雜合缺失、純合缺失,都與SMA患病無關。